初次接触演讲,往往是怯场、紧张忘词,话都不敢多说两句。
听众更多的情绪是鼓励,附带掌声,让你勇敢的说下去。
而突破了这一关后,爱上了公众演讲。便有可能不顾听众感受,讲一大堆废话。
这时听众更多的是无聊,因为谁也不愿意听毫无吸引力的絮絮叨叨。
那我们不妨思考下在哪些情况下说话会没有吸引力?
鲁迅有篇小说叫作《祝福》,里面描述了一个叫“祥林嫂”的人物形象,因为不断的讲述同一件事而被人不耐烦。人们往往都不喜欢一件事被重复的说,就像笑话一样,天天被提起也就毫无笑料了。
一个时间再充裕的人也有自己私人的事情要忙,所以演讲时长太久也会导致吸引力的流失。听众总会惦记起“我还没吃饭”、“家里的衣服没有收”、“孩子该放学了”等等。就算再精彩的演讲,一旦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让听众想起了这些琐碎的小事,人们也会心不在焉,无法被吸引到。
学生时代,学生总会根据老师的授课情况来说哪个老师“好”,哪个老师“不好”。“好”的老师一般会引经据典、说一说故事,甚至玩一玩游戏。而“不好”的老师往往是只会照本宣科、讲一堆内容的形象。
显而易见,说话没有吸引力主要原因是由:“重复”“时长太久”和“不生动”引起的。
一、言简意赅、简要清通
听一场演讲好比看一本小说,最害怕出现重复的内容和情节。如果千篇一律的剧情只会让读者反感和厌烦,然后将书本一扔——不看了。所以我们的演讲要尽量“去重”,除了头尾呼应的重点,其他类似的地方都可以只保留一处。这样不仅让演讲不断的具有新鲜感,并且也能节约时间,让听众能在失去兴趣前保证足够的热情。
就像丘吉尔著名的一次演讲就只说了一句话,便是“永不放弃,永不、永不放弃。”将重点重复了3次,而时长可能不超过10秒,但这并不妨碍那次演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精彩的演讲之一。
二、活灵活现、呼之欲出
一场演讲“好”、“不好”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出发点是高度相似的,优秀的演讲着总能把故事讲到活灵活现,总能扯到一些著名的人物以及其有趣的传闻,然后和听众互动起来,让人们觉得这场演讲很“好”,于是这场演讲也就有了价值。
生动的演讲首先要学会“讲故事”。故事怎么讲?就像写故事是一样的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事情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一个都不能少。然后最重要的是“演”出来,即“呼之欲出”。演讲为七分演三分讲,在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将一些细节表演出来,比如“采蘑菇的小姑娘”,便可以将“采”这个动作演出来;比如“母亲偷偷的擦了擦眼角”,这个细节表演出来再通过轻声的、微带悲凉的语气,便将故事中的场景给演“活”了,听众也会因此被牢牢吸引住。
最后要会玩一点“小游戏”。“游戏”是每个人都喜闻乐见的活动,也是演讲时互动时最强有力的手段。如果在某个销售演讲中,手里正好拿着一个产品,但听众明显注意力有所分散,这时便可随便提出一个问题,并说“谁答对了我就把这个东西送给他”。那么人们的注意力会瞬间被吸引到演讲者这里,也就达到了演讲者想要的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