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学者胡瑗常常带学生游历大川,做到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。有一次,路过一个小村庄时,他们遇到了一个老人。老人躺在路边,嘴里发出阵阵呻吟。胡瑗走过去,轻声问:“老人家,您怎么了?”从老人有气无力的讲诉中,他们得知,孤苦无依的老人染疾多日,因无钱治疗,病情愈加严重了。
乐善好施的胡瑗二话不说,立刻让学生帮忙带老人去了药堂,药堂大夫仔细查看了老人的病情后,摇着头说:“情况不太乐观,也许可以用点药一试。”胡瑗忙说:“有希望就尽量试一下。” “不过.”大夫沉吟片刻,“这些都是名贵的中草药,花费会很高,而且不一定能挽救老人的性命。”胡瑗点了点头,示意大夫开了药。他们精心服侍老人吃了几天药,可最终病入膏宵的老人还是去世了。
谈及老人,胡瑗的一个学生遗憾地说:“哎,想做好事却没做成。”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,说白白花了那么多银子,却没做成好事。听了学生们的议论,胡瑗停了下来,他认真地说:“怎么能这么说呢?老人是去世了,但在去世前我们尽力帮助了他,虽然没有挽救他的生命,但我们付出了善心和努力,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做好事。做了,就是好事,与结果无关。”胡瑗的话让学生们顿时释然,并对胡瑗独特的助人理念深感敬佩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。面对需要帮助的人,我们总是会想:值不值得帮助?帮助了会不会有好的结果?于是,我们便开始犹豫和退缩。其实,正如胡瑗所言,只要做了,就是好事,不要过多地去考虑结果。这样在潜移默化中,我们自然而然地可以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良好的人缘。内圣外王www.neisheng.com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