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沙河曾在中国诗坛笔走龙蛇,是饮誉海内外的大诗人,也是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挚友。1996年8月,余光中应邀到四川大学讲学,流沙河全程相陪,两人并在讲学间隙去诸葛武侯祠游览。
当来到三国名将张飞塑像前时,他们发现一个“难以置信的大错误”,解说牌上竞赫然写着“张飞字益德”。流沙河脱口而出:“读过《三国演义》的人,谁不知道张飞的字为翼德,作为海内外闻名的古迹,怎能犯如此低劣的错误呢?”余光中也随声附和道:“确实不应该呀。”
余光中返台前,叮嘱流沙河一定将这件“小事”弄清楚。带着挚友的嘱托,流沙河几经奔波,终于从《三国志卷三十六·蜀书六·关张马黄赵传第六》上得到了答案:《三国志》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之手,被公认为记载三国历史最早的史学著作,里面清晰记载着“张飞字益德”。而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,是经艺术加工将“张飞字益德”改为了“张飞字翼德”。也就是说,武侯祠“张飞字益德”的介绍,完全出于对历史的尊重而并未出错。
流沙河赶紧去信将实情告知给余光中,写道:“当对一件事存有疑问时,切不可草率下结论。只有抛弃臆断,下功夫弄个明白,才可避免尴尬。”余光中回信称道:“先生卓然而立的求真精神,令我敬佩,也让我感触颇深:做学问者要有个性,人云亦云断不可取。”
上述“小事”,在他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,但对于治学严谨的两位大家来讲,却是一种良好修养的表现,不仅反映出他们对“真”的执著追求,也体现出做学问者更需具备卓然而立的品质。
内圣外王www.neisheng.com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