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良言三冬暖,一句恶语六月寒。
人才未必有口才,而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。
在不同环境、面对不同对象当众讲话感到紧张怯场、面红耳赤、手心冒汗、大脑空白、思维混乱、颠三倒四、词不达意、语无伦次时……此时就是没有口才的体现
那么什么是口才呢?当这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相当有艺术水平的时候,我们说这个人就有口才。具体标准怎么说呢,归纳起来,就是言之有理、言之有物、言之有序、言之有文、言之有情,具备了这五点,我们就说这个人有口才。什么样的人没有口才呢?一是很少说话,即一说话脖子粗脸红,说话坑坑吃吃。还有一种人没有口才,一讲起来喋喋不休、东拉西扯、言之无物,虽然能讲,但是并不见得有口才,四川人叫摆龙门阵,北京人叫侃大山,东北人叫瞎忽悠,这不是真有口才。
还要有"脸皮厚"这里是指自信和胆量.
外功主要是两个方面:一是嘴上的功夫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声语言;一个是身上的功夫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态势语言。总体来说就是身体、站姿、面部表情、眼神、手势,这些都是态势语言。
从认识的层面来说,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提出来三件宝,第一是金钱,第二是原子弹,第三是舌头,舌头就是我们所说的口才。现代西方也提出了三件宝,第一是金钱,第二是电脑,第三是舌头。这么两个时代里都提出了舌头是离不开的,可见西方国家对口才是何等的重视。
时刻注意别人说话,多看新闻,表达前思考怎样把话说完整,快捷明了,说完后思考怎样说才能说的更好,注意语法,以外向、开朗的心态培养自己,想办法多说,多思考,多模仿,多读文章,口语要清晰,尽量大声说,多与人交流,多交朋友。时刻重视,逐渐形成。
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,也就是说博闻强记。第二,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。第三,必须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。只有具备了两个“力”才能提升你口语表达的水平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,不妨给大家讲个小故事。乾隆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和珅,可谓老谋深算。有一次,和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,两个人坐在花园品茶,突然来了一条狗,和珅当时是尚书,而纪晓岚是侍郎,这个官比尚书的官小。和珅灵机一动,就指着那条狗问纪晓岚,“是狼(侍郎)是狗?”他是用了一个谐音,用了一个问句,表面上看来是问纪晓岚是狼是狗,实际上是说纪晓岚这个侍郎是狗。那纪晓岚应该怎么回答?纪晓岚反应非常敏捷,“上竖(尚书)是狗,下垂是狼。”大家平常可能不太注意,狗的尾巴是上竖的,狼的尾巴是下垂的。如果纪晓岚的思维不敏捷,反应不迅速,如果纪晓岚没有想象力,没有联想力,能在一瞬间置和珅于狼狈尴尬窘境吗?第四,必须具有应变力。当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时,能够有应对的能力,而且应对得巧妙而得体。英国的作家萧伯纳非常瘦,一个胖胖的资本家看到他说:“看到你,我就知道这个世界在闹灾荒。”萧伯纳马上说:“见到你,我知道这个世界闹灾荒的原因了。”
必须要有才能。最起码要有一点表演的才能,喜怒哀乐等,面部的表情要非常丰富。另外要有组织协调的才能,还应该有善于公关的才能等等。
有一定的学问。我们经常说作为一个老师,要想给学生一桶水,自己必须要有一缸水。作为一个演说家,你想启迪人教育人,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识,这不是要求大家都成为专家,但是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知道一点,因为在讲话的过程中,可能要旁征博引,不仅古代的,而且还有现代的,不仅是中国的,还要举外国的,这样讲起话来内容就非常丰富、充沛。
要有见识。也就是作为一个有口才的人,要站得高看得远,要远见卓识,高人一筹。想他人之所未想,讲他人之所未讲,一旦讲出来就能振聋发聩,给人以启迪,给人以教育。
要有胆识。一个是敢于在大庭广众下讲话,这是第一种胆。第二,在任何场合都应该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观点,不能又想说又不想说,不能觉得说得对,又觉得说得不对,这样的话听众不愿意听。
要有感情。通情才能达理,情不通理难达,要想让听众信服你的道理,首先你要有充沛的感情,从而去感动听众、打动听众,听众才能爱听,并听得进去,从而去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