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判的过程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,你方势弱,他方气焰马上就会上长,这时你就会失去主动,从而丧失更多利益,甚至输掉谈判。所以,在谈判中,步步退让反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,这时便要学会用强硬的话,震慑对方心理,步步进逼,从而迫其就范。
在谈判过程中,步步进逼的技巧还可以由小到大,由浅到深,由轻到重,逐渐地提示问题的本质,进而诱敌就范,达到我们沟通、交际的目的。
唐朝的魏征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辩说家。他辅佐唐太宗长达17年,进谏数百次,多被太宗采纳。他的劝谏紧追不舍,步步进逼,丝丝入扣,说理透彻,充满逻辑力量,令人不得不折服。
贞观六年,唐朝正处在太平盛世,群臣奏请太宗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,以显文治武功。唯独魏征一人反对,认为此次封禅不妥。于是,魏征向唐太宗进谏:“陛下虽已功高,但恩泽尚未及全国;国家虽已太平,但物资还不丰富;外邦虽已臣服,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;祥瑞虽多次出现,但法网还嫌繁密;年成虽说不错,但仓库还嫌空乏。所以,我以为不可举行封禅。”
魏征采用步步进逼辩论法,由小到大,由浅到深,由轻到重,一步一步地提示论题的本质,采用归纳推理,得出“不可封禅”这一结论,有一定的说服力,使得本来打算接受群臣奏请前往泰山封禅的太宗沉默不语。
魏征见劝谏初步奏效,接着又说:“一个刚刚病愈的人,就让他马上扛上一石米日行百里,这样肯定是不行的。那么,我们国家刚刚医治好战乱的创伤,元气还没有恢复,就急于向上天报告功绩,当然是不妥当的。”
魏征步步进逼,广譬博喻,步步递进,犹如层层剥笋,最后露出笋心,揭示出深刻的论题。唐太宗三思后,欣然接受了他的进谏,停止了封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