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4月底,侯宝林先生随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来到香港演出。由于先生早已是名震天下,于是,记者们都把闪光灯对准了他。首个记者招待会上,一个外国记者问他:“侯先生,您说的是普通话,香港主要讲广东话,您说的相声香港人能听得懂吗?若是听不懂,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?”
闻言,侯先生不假思索道:“我相信,凡是来的都听得懂,凡是听不懂的都不会来。”
一片笑声之后,那记者又问:“我们怎么用英文来解释相声?”
“有声的漫画。”
“那怎么解释漫画呢?”该记者仍穷追不舍
“无声的相声。”侯先生应声答道。
此语一出,更是经久不息的笑声和掌声。
对于记者担心“香港人因听不懂而不来看”这个问题,侯先生巧借辩证思维,以两个“凡是”幽默答之,自给人以忍俊不禁之感。而待记者再问“怎么用英文来解释相声”,侯先生则抓住相声和漫画均侧重“讽刺”这个共性,简洁通俗地予以解说。或许是这个解说太过轻松讨巧,记者竟让其再解释西方人也熟知的“漫画”,面对这一明显的刁难,不急不恼的侯先生则以一种循环之法进行“无效”应答。听罢这充满理趣的诙谐妙语,人们报以笑声和掌声自是必然。
内圣外王www.neisheng.com提供